1)事件驱动:我国深海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,依托自主研发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,中国载人深潜已进入世界前列;2)政策驱动:深海科技首入政府工作报告,指向明确、突出科技,与商业航天、低空经济并列;3)股市复盘:2024年低空经济行情始于首入政府工作报告,政策+产业共振下涨幅亮眼,复盘来看,政策端沿国家-地方-具体管理推进,产业端多产品推动商业化进程,产业链端低空装备制造环节成为核心方向。
产业链:深海产业链中上游为装备制造,中游为深海资源勘探开发与新基建,下游为产品加工以及运营服务。产业链核心在于装备制造:1)深海环境极端性对装备要求高;2)深海活动高度依赖高技术专用装备;3)深海环境复杂、出海成本高,深海装备市场特征为风险高、定制化、挑战大。
深海潜水器&机器人:探索先行军,应用场景多元。深海潜水器与机器人主要用于深海的观测作业,主要包括HOV、ROV、AUV、AUG。其产业链上游为特种材料、密封件、传感器、锂电池等,中游制造环节3D打印采用较多。据QYResearch数据,2022年海洋机器人UUV市场中,ROV份额占62.83%,AUV占37.17%。
深海油气开发装备:海洋油气为主要增量,浅水走向深水。海洋油气成为我国及全球油气增产量最大来源,全球深水油气田处于超深水快速上产阶段;我国南海石油占总量30%、深水区占70%,我国已形成全海域3000m深水油气开发工程能力体系。浮式生产储卸装置FPSO已成为海上油气田开发的主流生产方式。
深海矿产开采装备:战略资源丰富,环保考量商业化暂缓。深海采矿主要目标是战略性新能源金属镍钴锰,储量较大,目前部分企业如TMC已具备准商业化技术能力,但受到生态环境考量与国际法律空缺阻碍。我国靠近矿产区+技术达国际前沿+承包合同全球最多,商业开采限制放开后有望快速发展。
海工装备:全球周期回暖,国内达千亿市场。海工装备利用率、订单总额、装备价格回到/超过十年顶峰,大规模超深水油气加快推进,24年全球海工装备订单215艘共272亿美元,其中浮式开发装备21艘约174亿美元;全球超50%生产平台由中国建造,合同从船体、模块建造过渡到EPC总包,2030年国内规模有望达1900亿元。
深海新基建:海底数据中心国内商业化进展有待持续验证,海上风电在政策+技术推动下向深向远。
投资建议:我们测算2030年深海科技主要环节市场规模有望达到9212亿人民币元,2025-2030年CAGR11.4%,若考虑辅助/维护等环节则有望为万亿级产业。
商业化进展来看,我们认为深水油气水下无人机远海风电海底数据中心=深海采矿,建议关注政策+商业化共振下有望进入快车道的环节及标的:
1)深海潜水器&机器人:ROV领域的申昊科技、时代电气、天源环保,HOV领域的中国船舶;
2)海油&海工:海油海工装备领域的中海油服(能源组覆盖)、中集集团(机械、能源组联合覆盖)、振华重工,零部件环节的迪威尔(机械、能源组联合覆盖)、海锅股份,海油海工EPC领域的海油发展(能源组覆盖)、海油工程(能源组覆盖)、博迈科(机械、能源组联合覆盖);
5)零部件&辅助设备:系泊链&索具环节的亚星锚链、巨力索具,海缆&脐带缆环节的亨通光电(通信组覆盖)、中天科技(通信组覆盖)、东方电缆(电新组覆盖),其他零部件环节如照明系统佛山照明(电子、家电组联合覆盖)、液压系统邵阳液压、密封件中密控股。
风险提示:国内支持政策不及预期、技术进步不及预期、国际技术贸易摩擦、国际环保组织运动导致政策不及预期
Copyright © 2002-2025 Casino USDT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